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市委人大工作经验交流

围绕中心依法履职促进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13-07-18 18:04    阅读:25650次

 

青川县人大常委会

(2013年7月5日)

 

  近年来,青川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执行《中共广元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精神,在中共青川县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六个突出”为着力点,紧贴中心谋发展、依法履职求实效、关注民生促和谐,有力地推动了县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在灾后重建、助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了监督促进作用、法治保障作用和凝心聚力作用,为加快实现“三大目标”、建设“生态青川、美丽家园”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突出正确工作方向,不断增强人大工作实效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贯穿于县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的全过程,落实到履行职责的各个方面。

  县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一是县委把人大工作与全局工作同研究、同安排、同部署,每年定期研究人大工作4次以上,并将人大工作纳入全县的目标管理体系同考核、同奖惩。二是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和相关办事机构负责人参加县委、县政府召开的有关全局性的工作会议或重大活动,充分认识和了解全县工作大局。三是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参加县委中心组学习会,学习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加强学习交流,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四是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始终坚持重大事项向县委请示报告,积极争取县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重视和支持,努力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县委全力支持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工作。一是支持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和选举任免权,依法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二是支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县人大代表活动经费提高一倍,乡镇人大代表活动经费提高两倍,切实保障代表开展活动,代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三是充实县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增设了代表联络科,从县级部门确定了39人担任县人大常委会各工委委员,加强了工作力量。四是切实改善人大机关办公条件,新建了人大常委会会议室及表决系统,有效地提高了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质量。五是督促“一府两院”及其组成部门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推动全县各方面形成合力,加快推进全县的各项工作。

二、突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当好县委决策部署的坚定实践者和推动者

  县委确定的全县中心工作就是县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奋力推进的中心工作。县人大常委会自觉维护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找准人大履职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及时将县委重大决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县人民的共同意志。始终带头落实县委重要部署,积极参与和依法监督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项工作调研、代表视察、执法检查和专项工作评议等多种手段加强监督,努力做到向中心用力、为大局作为。

  围绕“三大目标”的实现抓监督。按照“以人为本、生态兴县、艰苦奋斗、富民强县”的发展思路,围绕把青川建成生态产品基地县、生态旅游强县、生态文明示范县“三大目标”加强监督,听取和审议了生态工业发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等专项工作报告,组织代表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油橄榄产业发展、县城创AAAA景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等进行了集中视察,努力促进青川加快发展。

  围绕重大项目的推进、加快发展抓监督。牢牢把握“突出项目、壮大产业、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围绕推进项目建设、保障经济运行、加快发展振兴加强监督,听取和审议新农村建设、经济开发区发展、“银杏富民”工程实施、国有资产运行管理等专项工作报告,组织代表集中视察了竹园经济开发区、70大项目建设、交通建设、新村建设等工作,努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围绕构建平安和谐法治青川抓监督。根据县委确定的争创生态县、文化县、文明县、低碳县、平安县、优美县的目标,加强工作监督力度。先后对“六五”普法、安全生产、农民工维权、民商事审判工作、预防职务犯罪、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等专项工作进行了审议,组织县乡人大代表对城乡环境整治多次进行专项视察,推进十二户联动机制深入实施,组织百场法制讲座进村社活动,切实为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突出民生改善,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坚持把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促进民生问题的有效改善。一是抓好“十大救助制度”、十项民生工程、政府承诺十件实事、十个特困村建设等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事项的监督落实,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专项视察、半年工作督查、年终向人代会报告等形式,加快推进民生工程,促进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是抓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监督落实。“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县人大常委会连续3年抓食品安全的监督,通过专项工作报告、专项视察、执法检查等形式,努力营造食品安全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有部分少数民族代表提出解决回民吃肉难的建议,县人大常委会将其确定为重点建议连续两年加强督办,县人民政府制定了民族乡村产业发展方案,每个回族乡每年20万元、每个回族村每年10万的产业扶持资金,通过一年多的实施,目前,回族群众吃肉难的问题基本得到有效解决,并通过发展养殖业逐步实现增收致富。三是抓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惠及全体人民的监督落实。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等惠及百姓的社会事业的关注度,加大工作监督力度,促进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机制、改善设施、加大培训、提高质量,服务人民群众,让老百姓享受满意的教育卫生服务。听取和审议惠民帮扶中心的专项工作报告,进一步整合各部门资源,扶贫济困,两年来,使36220人共享受3195.2万元的救助。县城重建期间,群众反映县城光纤入户工程进展缓慢、网络公司追收地震以来过渡时期的收视费等问题,县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专题询问,县广电网络公司及时整改落实,对社会弱势群体、特困户减免收视费,保证了群众的收视需求。

四、突出代表主体地位,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始终把代表工作作为人大的一项基础工作,不断优化代表服务,努力保障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加强代表履职培训指导。一是每年人代会期间,对县人大代表开展集中培训,提高履职能力。二是每次例会邀请3-5名代表列席会议、“一府两院”定期向人大代表通报工作,每年组织代表参加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6次以上,每年开展代表联系选民和群众的活动4次以上,有效地扩大了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提高了他们履职的积极性。

  发挥代表作用,当好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县乡两级人大代表中广泛开展“四带头”(即带头学习宣传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学习科学知识、带头爱岗敬业勤劳致富)、“四个一”(即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提供一条致富信息、解决一个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帮带一户群众脱贫致富)等活动,丰富了代表活动内容。积极开展讲政策、讲法制、讲道德、讲恩情、讲诚信“五讲”活动和“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建成“生态青川、美丽家园”而努力奋斗。

  创新代表视察方式,县乡联动、推动工作落实。为增强监督实效,推动重点工作的落实,采取县乡联动的方式,每年定期不定期统一组织全县各乡镇各级人大代表,集中时间对全县的重点工作进行视察,汇总报告县人民政府整改落实,增强了代表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各级人大代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主动了解民情、民意,带领群众致富,帮助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实实在在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仅2012年,县人大代表走访群众3000多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近500件,带动上万户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成为群众名符其实的贴心人。

五、突出夯实基层基础,创新乡镇人大工作

  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工作,切实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力度,努力促进乡镇人大依法履行监督职能。一是加强代表的学习培训,提高代表依法履职的能力。二是按照“便于组织、利于开展活动”的原则,科学划分代表小组,使每个代表在小组活动中都能发挥特长、实施监督、为群众增收服务。三是加强同代表的联系,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四是开展评议工作。每年选择乡镇政府副职领导或部门开展工作评议,进一步规范了基层行政行为,有力地促进了政府的工作。五是加强基层民主,村级(社区)组织群众自治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通过“一事一议”加强新村建设,通过民主监督加强村务和财务公开,通过群众自治加强公共设施管理维护等。六是加强指导力度。县人大常委会每年制定《乡镇人大工作考评办法》,对乡镇人大的工作实施具体指导,年终进行考评奖励。

六、突出自身建设,争创一流业绩

  一是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人大系统干部的自身素质,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每月集中学习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切实增强了常委会机关干部的履职能力。二是工作不分一线二线都是前线,积极参与园区建设、重大项目的推进、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工作,狠抓工作落实。三是紧扣全县工作大局,统筹兼顾,既抓中心,又依法履职,在参与中支持,在支持中监督,全力助推青川加快发展。四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力求做到调研深入,使调研工作和调研成果能够充分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找准,避免表面化和片面性,力求准确无误;建议实际,要考虑“一府两院”做这些工作的现实条件,力求干一件、成一件、见效一件;督办逗硬,敢于使用刚性手段,不走过场,不搞一团和气,务求监督实效。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开展人大工作,进一步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