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工作    >>  调查研究

人大工作者要提升“六种能力”

发布时间:2013-07-19 15:28    阅读:2591次

   文章来源:人民权力报  

  人大工作具有法律性、程序性、综合性强,涉及的工作领域宽、对象广,人民群众寄予的期望高等特点。这对人大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作为人大工作者,要不断提升“思、看、说、督、查、写”六种能力,以推进人大工作向纵深发展。

  提升“思”的能力

  人大工作者要善于从政治上思考问题,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主义道路;要善于从制度上思考问题,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序扩大人民民主,促进科学决策;要善于从法律上思考问题,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要善于从发展上思考问题,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上下真功夫。

  提升“看”的能力

  人大工作者要用战略的眼光看问题,以市场化、国际化为目标,以大视野、大思路谋事,站在全局的高度,切实找准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带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依法实施监督,提出科学发展的措施建议,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审视问题立足长远,着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统筹兼顾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坚持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对问题进行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努力克服主观性和片面性。

  提升“说”的能力

  人大工作者要注意审议发言前的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召开座谈会、专家论证会、问卷调查,个别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社会各界人士的建议和意见,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言之有物、言简意赅、言而求新。

  提升“督”的能力

  人大工作者应加强监督法的学习,深刻领会其立法宗旨,掌握其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方法措施,熟悉监督程序;创新监督方式,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新途径、新措施;选准监督重点,把事关发展、事关民生、事关稳定的紧迫问题作为人大常委会监督的重点,促进发展,推动工作;把握监督时机,增强前瞻性和预见性,科学安排听取审议“一府两院”全面工作和专项工作报告时机,实现良性互动、凝聚合力,做到事半功倍。

  提升“查”的能力

  人大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广大人民群众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深入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为常委会审议工作报告、作出重大决议、决定提供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要甘当小学生,勤于记录、勤于思考、勤于分析,只有做到基层情况吃得透,工作建议提得准,才能达到落实效果好的目的。人大工作者调查研究能力提高了,就会成为工作的内行,在工作中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升“写”的能力

  起草好有关材料是人大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人大工作者的基本功。人大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写作知识,学习公文处理常识,不断提高文字综合能力。在材料起草中,观点要鲜明,思路要清晰,层次要清楚,语句要流畅,准确表达党的意图和基层群众的意愿,做到贯彻党的政策不走样,反映基层意见不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