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庆润副主任带队学习考察省内现代商贸物流业建设发展情况
为认真落实市委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十二五”末广元基本建成“一枢纽三中心”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川陕甘结合部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设。近期,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赖庆润带领市人大财经工委、市商务局的主要负责人,赴遂宁、泸州二市学习考察商贸物流业、现代服务业建设发展情况。
考察组一行在遂宁市学习考察了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并对物流港中二手车市场、纵横鲜活农产品市场和西部华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2012年底,遂宁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物流企业达100余家,同比增长30%。全市营运载货汽车1.18万辆,增长22%,完成公路货运量2899万吨,增长7%,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41.4亿吨公里,增长14%。遂宁市重点规划建设的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首期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拓宽区面积58.1平方公里。获得四川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四川省三大物流基地”、“中国物流实验基地”、“2011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园区”等荣誉。目前,物流港已成为川中区域性物流业枢纽中心和四川省重要的物流枢纽中心。
在泸州市,考察组实地学习考察了西南商贸城、中国酒业集中发展区和泸州集装箱码头。2012年,泸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58.4亿元,同比增长16.6%。商贸物流业完成增加值106.4亿元,同比增长14.7,商贸物流业实现税收31.6亿元,同比增长37.4%,全市有物流企业790家,全市营运货车24118辆,陆运货物周转量644764万吨公里,增长18.1%。通航河道18条,通航水库11座,水路货物周转量714042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5%。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348万吨,同比增长9%,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13.52万标箱,同比增长35%。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是交通部确认的全国内河28个主要港口之一,是四川及滇东、黔北地区通江达海最重要的出海通道和实现江海联运的枢纽港。实行“属地申报、泸州验放、上海出口”的便捷通关模式,年吞吐能力集装箱100万标箱,散杂货200万吨、滚装商品车30万辆。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总规划用地5平方公里,投资额逾100亿元,是中国最大的白酒综合配套加工基地、西南最大的包装材料供应地和川南最大的物流中心。中国(泸州)西南商贸城是泸州市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重点项目。总占地1300亩,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集服装鞋包、小商品、家居建材、副食干货、五金机电等商品研发、生产、加工、展示、交易和电子商务为一体的一站式综合商贸批发平台。
在学习考察和探讨交流中,考察组一致认为,遂宁、泸州两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商贸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城市功能定位分区、推进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大规划、大布局以及抓商贸业集聚发展等方面走出了很好的路子,提供了先进经验,值得广元学习借鉴。通过此次考察,不仅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路,看到了我们与省内发达地区的差距,又学到了先进经验与做法,增强了抓好川陕甘商贸物流中心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赖庆润副主任指出,对比泸州、遂宁二市,我市现代商贸物流业还存在相当差距,“十二五”基本建成川陕甘结合部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还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体现在:政府主导作用不够,商贸物流发展规划编制较滞后,现拟定的商贸物流发展规划与我市城市发展规划及我市市情结合程度不高;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理念、思路存在较大差距,重点企业引进和商业业态打造力度不够,特色街、大市场、大卖场、大物流格局未初步形成,商贸服务业集聚、带动、辐射能力不强;现有物流企业布局散、小、乱情况明显,各种运输方式自成体系,物流业发展整合力度不够,“商贸”与“物流”相互脱节等都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周边地市蓬勃发展势头紧逼下,我市商贸物流发展应该寻求突围,走跨越发展之路。要尽快研究制订符合我市实际的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要坚持“一园多点”的布局思路,加快商贸物流业集中发展进程。在统筹发展中,要将现代物流业作为“三江新区”的重要主导产业来规划考虑。在我市棚户区改造中,要充分考虑与商贸物流发展相结合,整体推进、同步建设,加大引进知名品牌企业的力度,着力打造具有浓郁广元特色的商业街和商业圈。要提升完善广元经济发展思路,把商贸物流发展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重点之一,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加速发展。有关部门要结合广元实际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推进我市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