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检察院关于2025年上半年重点工作情况的报告》。检察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关系到公共利益与法治权威的维护,报告充分体现全市检察机关坚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严格依法办案、公正司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以更强担当护航高质量发展
生态安全司法屏障不断筑牢:严惩环境资源犯罪,起诉20人,办理嘉陵江流域公益诉讼案件14件,督促整治水污染、固废倾倒等问题。牵头川陕鄂渝四省市八地检察机关召开跨区域生态保护联席会议,共建大巴山脉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协作机制。践行恢复性司法,追缴生态修复金45.15万元,创新“换位补偿”修复方式,督促涉案人员缴纳生态修复金异地补植树苗2万余株。
民事检察民生工程做深做实:强化监督刚性,提出再审检察建议9件、抗诉9件,开展类案监督统一裁判尺度。加强和解息诉工作,深化检察环节定纷止争,促成检察和解44件。突出民生保障,加大民事支持起诉力度,受理支持起诉59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深化运用检察正告等方式帮助农民工讨薪450万元。
知识产权创新引擎持续激活:成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起诉侵权假冒犯罪85人,办理涉5400万元假货案、盗版书籍4万本案等大要案。强化公益诉讼,办理行政公益诉讼6件,推动撤销抢注“翠云廊”商标等行为并建长效机制。深化协同保护,联合市场监管部门会签意见,推动制定地理标志产品标准。
“减假暂”监督公平关口切实把牢:办理“减假暂”案件423件,提出监督意见73件。创新机制,会同多部门建立财产判项协作、假释再犯罪危险量化评估等机制,对拟假释罪犯再犯罪危险进行科学量化、赋分测评。深化“派驻+巡回+科技”监督,全流程闭环管理假释罪犯。
紧盯顽疾提升法律监督质效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报告同时指出需关注的问题:跨区域生态协作深度、民事深层次监督力度、知识产权保护联动广度、“减假暂”实质化审查强度等方面仍面临现实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以检察重点工作为牵引,坚持问题导向,明确了下一步重点任务。
持续在护航发展大局上下功夫。坚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履职尽责,紧扣“1345”发展战略,全力服务广元现代化建设。以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和推动文旅融合为目标,统筹“四大检察”职能,持续深化蓝天、碧水、净土保卫行动,助力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建设。
持续在深化检察为民上下功夫。深入推进劳动领域虚假诉讼、民事执行违法终本等专项监督活动,持续加强对“一老一小”、农民工、妇女、残疾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特定群体的司法保护,深化检察机关“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
持续在提升监督质效上下功夫。加强对立案、侦查、审判、执行等各环节的法律监督,进一步完善与监察、公安、审判、司法行政等执法司法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机制,全面落实“府检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彰显更大监督成效。(来源:温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