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翠云廊古蜀道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以来,剑阁县人大常委会始终牢记嘱托、扛牢责任,将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以制度构建、监督护航、全民聚力的“组合拳”,为这片绵延千年的行道古柏构筑坚实保障。
一、建章立制,构建全链条保护体系
古柏保护,制度是根基。县人大常委会立足上位法律法规,锚定古柏保护难点重点,历时一年,经3次专题研讨、3轮实地勘察、5轮征求意见,出台了《关于加强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的决定》。在此基础上推动县域配套制度落地,参与制定《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离任交接“交树交印”制度》,将保护成效纳入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细化《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十九条措施》,规范病虫害防治等具体工作;梳理《古树名木保护责任清单》《重点任务清单》,实现每株古柏有“专属守护者”。如今,从制度建设到具体实施,一套立体闭环的保护体系已全面落地。
二、监督发力,筑牢常态化保护屏障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县人大常委会以刚性监督推动保护走深走实,创新“一季一检查、一年一报告、公检法联动”机制。组建专项检查组每季度开展执法检查,深入翠云廊核心区、拦马墙原生段等区域,对古柏生长、保护措施落实、资金使用等进行“全流程体检”。每年专题听取县政府《关于加强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的决定》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推动解决保护力量提升、技术手段创新等难题;强化司法保障,推动设立翠云廊警务室、蜀道古柏资源保护检察工作站、驿道古柏保护司法服务站,为古柏保护注入法治威慑。督导翠云廊沿线9个乡镇政府每年向同级人代会报告履行翠云廊古柏保护工作情况。
三、全民动员,凝聚社会化保护合力
守护古柏是全民使命。县人大常委会努力推动搭建“全民参与”平台。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将“代表进家入站联系群众”活动与保护宣传深度融合,推动开展“六进”宣讲30余场次,发放资料1万余份,让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借势借力微信视频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发布古柏保护科普视频、相关案例。支持设立全国首个古柏保护专项基金,广泛发动社会群众参与认养。推动教育部门开展“我为古柏浇浇水”“林小青”等志愿实践活动,培育新一代保护自觉。如今,从人大代表到普通群众、从司法工作者到景区员工,越来越多人加入保护队伍,形成“政府主导、人大监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