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工作    >>  代表工作

聚焦省两会 | “小燕子”飞遍田间地头——省人大代表邓小燕的履职故事

发布时间:2025-01-22 17:49    阅读:289次

“小燕子”飞遍田间地头

——省人大代表邓小燕的履职故事


图片1.png

“希望更多社会化组织助力农村粮食种植,也希望能有更多有志青年返乡创业,让家乡更美好……”又是一年两会时,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邓小燕带着村民的殷殷嘱托,把关于支持粮食种植的建议从田间地头带到了两会会场。

2015年,邓小燕怀着对家乡深深的牵盼,从广东珠海返乡种粮。那次回归,既是为了照顾日渐老去的父母,更是割舍不下那片熟悉的土地。她想带着乡亲们一起种好粮食,让小有名气的“东宝贡米”走出大山,寻觅到更广阔的市场。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经历挫折和失败后,邓小燕虚心向村民请教。特别是2018年当选省十三届人大代表后,她白天同村民一起在田间地头商议种植技术,晚上又在灯下冥思苦想产品的销售之道。

虽说好山好水种好粮,但怎样让“东宝贡米”种植规模化、销售品牌化,曾一度困扰着这位返乡的“女汉子”。

每逢开春,与村民一起商议水稻种植计划,是东宝村每年的规定动作。村子里,一些老人想种粮,但又担心劳力有限,身体吃不消,非常渴望机械耕作。

邓小燕举例,人工喷洒作业每亩用时两小时,而无人机飞防作业两三分钟轻松搞定,这样事半功倍的形式很受村民欢迎。

随着时间推移,这样的呼声越来越高,群众的愿望也越发迫切。如何实现机械化种植,怎样整理土地,谁来操作机械,钱从哪里来,有无政策支持……带着这些问题,邓小燕出现在田间地头的时间更勤、频次更高。

邓小燕在日常履职中发现,“东宝贡米”品质很高、加工精细,但稻谷出米率仅55%,而剩下的碎米、谷糠几乎全部低价市销。“我们计划生产醪糟、米酒和方便食品,充分激发稻谷的附加值,实现粮食效益最大化。”

不管是机械化种植,还是农产品加工,既需要政策支撑,也需要资金支持,村民们盼望有更多的社会化力量来助力农业产业发展。邓小燕说,在当前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这样朴实的愿望很快会落地实现。

连续两届当选省人大代表的邓小燕,8年时间里,提出的20多条建议得到了重视。最近几年,她在走访中发现,一些村子里山坪塘年久失修,没有发挥蓄水保耕作用。于是她在2023年提出“关于加强全省山坪塘建设管理的建议”,当年被省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督办的八条代表建议之一,很快被重视并得到迅速落实。

在日常走访中,她经常和村民聊到农村养老、农村医疗、耕地保护、产业发展等基层群众关心的话题。村民们希望自己的想法被重视,渴望自己的心愿能实现。

“我把这些基层的声音及时反映上去,当看到群众的牵盼很快实现了,自己也感觉非常欣慰和自豪。”邓小燕说:“这就是基层人大代表的艰巨职责和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