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秀华是苍溪县歧坪镇樊家山村人,是苍溪县歧坪镇人大代表,2010年,汤秀华开始思索以传统种庄稼改种猕猴桃的致富道路,辛勤耕耘十多年,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猕猴桃产业发展大户,汤秀华已经成了乡亲口中的乡村振兴的新农人、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敢于拼搏,先行先试“探路子”
歧坪镇樊家山村是典型的山区村,山地多环境好,但这里村民守着金山银山却过着穷日子,汤秀华在2008年以前一直家务农,养家糊口日子倒也过得去,但一年到头下来口袋里没剩几个钱。如何才能把日子过好,老家山地那么多怎么不想想办法发展起来呢?汤秀华左思右想,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一档农业致富栏目看到了别人标准化种植猕猴桃成功致富的新闻,听说隔壁乡镇也有村民种植猕猴桃收入不错,汤秀华毅然召集了几个有心的乡亲一起商量着如何把种植业搞起规模来,说干就干,汤秀华带头用自己仅剩的5千块积蓄大家凑齐了2万元在村里承包起田地,通过近三个月的努力,终于在当年12月底成功完成了约0.5亩田块的猕猴桃幼苗栽植。通过不断技术学习和精心管理,结果第一年就收入7000多元,这个数目可远比种粮油划算多了,汤秀华开始当起“跑腿员”,到处去“示范基地”取经,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探索科学种植的方法,从起初种植0.5亩到现如今种植了2.5亩。
善于创新,品牌化发展“拓新路”
在尝到了甜头后,汤秀华关注到本村山地多、植被好的独特环境,品牌化发展思维,于是便开始探索普通果改种为生态有机果,虽然种植生态有机果生长周期较普通果要长一个月,投入时间也更多,用药用肥要求也要特别规范,但付出总是有回报的,首先从果色上有机果更有商品价值,口感上也更加香甜可口,保鲜期也更长一些,价格更是翻了一培,今年2.5亩的有机猕猴桃收入达12万元,汤秀华长期聘用2名脱贫户群众务工,帮助脱贫户就业和增加收入,发展得越来越好。
甘于奉献,带领群众“同致富”
“一个人富不算富,带着大家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富。”汤秀华作为村里的致富能人,在自己先富起来的情况下,最念念不忘的是带动群众共同富裕,如何让村里的脱贫户也过上好日子是汤秀华最想干的一件事。汤秀华挨家挨户做宣传,引导群众一起种植红心猕猴桃,并组织大家一起进行经验交流,不断增强群众种植信心、拓宽群众视野,提高致富带富能力和水平。
“她是个热心肠,经常帮助我们,我们有困难都会找她。”
“她有想法、敢想敢干,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汤秀华致富不忘家乡人、带领村民同致富的精神得到村民们的认可和赞许。在汤秀华的示范带动下,全村50多户农户加入种植有机猕猴桃的行列,种植面积达到210多亩,带领 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每年优先录用脱贫人员,累计聘请100多人次村民用工,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对未来的发展,汤秀华充满信心,她表示,作为基层人大代表,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责无旁贷,只有当好这个车头,带领大家同心同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让樊家山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村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过越好,才能让樊家山村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致富道路,建设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