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证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2018年,昭化区在全省率先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以下简称票决制)试点,通过“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接单、人大验单”的方式,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实现了政府治理、社会参与、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2022年,昭化区全面推动区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使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真正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民心工程,基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参与感、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显著增强,基层治理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民民主权利得到进一步彰显。
一、两级全面推广,筑牢基层人民民主基石
2022年,昭化区在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紧盯群众反映热点和难点,抓住政府工作重点和盲点,聚焦民生实事的痛点和堵点,在全区全面推行票决制,加快推动“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票决制分为区级和镇级两个层级。其中区级民生实事项目由区人民代表大会票决产生,两年来,187名区人大代表从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中票决出农村路网畅通项目、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群众安居保障项目、“当家塘”整治等区级民生实事项目20个,共需投入各类财政资金约10亿元。镇级民生实事项目由各镇人民代表大会票决产生,两年来,12个镇通过镇人大代表票决出龙凤村天然气修复工程、群众安居保障项目、文化惠民项目等镇级民生实事项目50个,总投资1000余万元。
二、全过程融入,彰显人民主体制度优势
(一)广纳谏言,坚持问需于民。“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百姓的关注点就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镇各行业部门年初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向社会公开征集民生实事,引导人民群众通过实名制向政府提出民生实事意见。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广泛联系群众作用,采取座谈、调研、发放问卷等形式分类征集民生实事,对行动不便的群众上门问需,对在外务工的群众,依托流动党委、异地代表联络工作站、农民工服务站等平台,远程征集民生实事意见。按照行政区域相同和行业部门相同的原则,对统一归纳整理收集到的民生实事,分类建立民生实事项目库。目前,全区共征集交通、水利、教育、基础设施、城乡环境、养老服务等20个领域的民生实事352个,形成民生实事项目库13个。
(二)层层审核,实行急中择优。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地方财政有限的情况下,每年滚动票决一批群众最“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项目,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满足感。一是海淘初选项目。全区成立13个由人大代表、行业部门、群众代表等组成的民生实事项目筛选小组,按照急需先立、成熟先立、好中选优等原则,对每个民生实事项目库中的项目进行投票,每个库筛选10个群众最“急难愁盼”、经济效益最突出、社会效益最明显的民生实事项目,形成民生实事初选项目清单。二是专家评估论证。区镇两级政府分别组织专家对民生实事初选项目开展可行性评估论证,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对项目的资金概算、实施内容、完成时限、项目绩效等进行论证,评选出最符合区情、镇情、村情的当年可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并在征求同级人大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民生实事建议项目清单。三是党政联合审核。区镇党委分别召开专题会议,由政府对建议项目实施的普惠性、时效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逐一汇报,由党政领导班子对建议项目进行充分考量和讨论,实行无记名投票,形成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清单。四是民主集中票决。在区镇人民代表大会上,由政府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的确定过程和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书面说明,增设提问质询环节,并由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对代表审议时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在与会代表认真审议后,按照票决办法票决出当年需要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并在全区宣传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充分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三)全员监督,提升建设质效。实施民生实事项目重点在实施,核心在监督。一是代表专业监督。根据人大代表知识专业、行业背景,建立人大代表人才“智库”,根据民生实事项目类别匹配人大代表,并明确一名县级领导联挂区级民生实事项目,一名镇党委班子成员联挂镇级民生实事项目,每年协同参与1-2次民生实事项目专项调研视察,通过轮流驻点、蹲点调研、专项视察、明察暗访等方式,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各民生实事项目高质量推进。二是审计跟踪监督。坚持事前廉政教育、过程抽查监督、完结全面审计原则,在项目实施前,对参与项目实施的相关人员进行廉政教育、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部门定期不定期直达项目现场,通过“看、听、问、查”等方式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审计,及时发现问题、扑灭苗头;在项目实施结束后,由审计部门对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全部进行审计,并在审计结束后的三个月内对审计的民生实事项目进行回访和复查,保证实施质量。三是目标绩效监督。由目标绩效部门对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开展专项督查,重点督查项目建设进度、资金支付进度、农民工工资支付进度等内容,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分类建立问题台账,督促项目责任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第一时间开展整改,并将整改举措分别报区镇人大和联挂区镇领导审核签字后在全区公示。
(四)综合评审,强化绩效考核。项目实施的好不好,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结束后,开展多渠道的项目评估、测评,是检验项目绩效的最有效途径。一是监督小组事后评。各监督小组在所监督的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结束后,根据项目实施的责任落实、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决算审计等,开展评估问效,撰写项目建设问题报告,并将报告分别报区镇大人。二是受益群众亲自评。通过发放测评问卷、坝坝会、随机访谈等方式搜集受益群众对相关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发挥效果等意见,并赋予权重进行测评打分,对测评总分低于60分或单项评分低于60分的项目责成责任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再次接受群众测评。三是人大代表公开评。对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在次年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由同级人大代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度低于80%的,列为民生实事整改项目,整改情况向社会公示公布。对未能如期完成的,区镇政府向同级人大作出专项报告,对执行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人大提请同级党委暂缓联挂领导评优评先和考核定级,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绩效管理。
三、健全体制机制,保障民生项目高效建设
补齐制度短板,夯实物质基础,是高效推动票决制工作,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增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要保障。一是建立完善领导机制。研制《广元市昭化区区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施办法(试行)》,区镇分别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票决制工作领导小组,以人大为阵地、代表为纽带,实现党委、政府、人大一体谋划、高位推动。二是提升部门联动水平。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过程中,行业主管部门发挥行业主导作用,献智献力、提供方案,审计部门事中、事后跟踪审计,目标绩效部门将项目实施纳入专项考核,各部门无缝联动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推动民生实事项目高质量建设高标准运行。三是动态保障建设资金。针对区级民生实事项目年初将项目预算纳入区财政统筹保障,针对镇级民生实事项目,整合各类资金500万元建立专项建设基金,实行专户储存和管理,严格执行专户集中支付,实行动态补充和滚动使用,确保所有民生实事项目顺利推进。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全领域推广,将进一步激发人大代表履职和人大监督,将人民民主贯彻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有利于推动政府各项决策“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向前迈进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