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新闻    >>  基层人大

躬身田间勤钻研 服务三农促振兴——人大代表陈永明履职小记

发布时间:2023-07-10 16:18    阅读:1306次

广元市朝天区人大常委会

 

“哒哒哒……”7月10日,朝天区临溪乡望坪村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内机声轰隆,陈永明正娴熟地驾驶着马铃薯收获机在田间穿梭,随着机器的一垄垄翻挖,金黄浑圆的马铃薯从土里翻滚而出,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0000.jpg

作为市、区人大代表的陈永明,还是朝天区英明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临溪乡望坪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他坚定践行“人大代表为人民”信念,扎根田园,以农机助农业,产业促增收;立足本职,以实事暖民心,服务促振兴。

“使用马铃薯收获机,一小时能收1.5亩马铃薯,比人工收获快多了。”陈永明介绍,今年是临溪乡望坪村实施马铃薯全程机械化耕种的第4个年头,以前从种到收,每亩地大概要花费30个人工,现在使用了机械化耕种,平均每亩地可节约18个劳动力。

临溪乡望坪村是典型的丘陵山区,为节约人工种植成本、破解山区机械化种植难题,做农机销售的陈永明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还专门建立了农业机械服务团队。为了更方便农业机械的操作和实验,他把自家附近的土地流转下来,打造成示范基地。同时,他还组织当地的老百姓在农机合作社进行务工,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

“最初很多老百姓认为农机耕种会使土壤板结增强,并不支持机械化耕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伴随着新旧耕作方式的碰撞冲突,为此,合作社专门带着各种农耕机械,到乡、到村、到户下地演示、做实验。几年之后,群众看到了农机耕作省时省力、高效高质等好处,便放心地采取机械耕作的方式,也有更多的人加入了合作社学习技术,身体力行地推广农机使用。

“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没那些机器我们靠人去挖、去种,费时又费力,一年到头苦累不说,收成也低。”望坪村的老党员马应成说,耕种的时候,陈永明还提前带上种子,派出合作社的机器来帮他们耕地。“现在有了机器的助力,耕地、种植比过去方便多了,与常规种植比较,亩均能增产10%至20%左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陈永明的坚持和努力下,专合社通过土地流转建设示范基地800亩,与2家公司、6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和4个村民小组的300余户农户分别签订了农机作业协议,年综合服务面积16000亩,平均每户农户因种地每年增产近1000斤口粮,增收约500余元。

除了致力于提升山区耕种机械化水平,陈永明还积极带领乡亲们开辟增收致富新路子。2021年,正苦于村子缺乏项目活水的陈永明,听说有茶叶公司在进行投资考察,经过多方联系打听,他将公司考察团队带到了望坪村,帮助村里发展起了茶产业。

“前期,公司对望坪村的地理位置、土质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分析,觉得这里各方面情况都符合要求,适合茶叶种植。”四川临溪茶业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潘阳阳介绍,公司计划投资1000万元,共流转土地500亩,目前已经种植了近300亩茶叶,种植茶苗70余万株。

除了招引企业投资建茶园,陈永明还带领村两委与茶叶公司经过多次洽谈协商,拟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茶业公司”的运营模式来寻求共赢。当地村民通过务工、土地租金、集体经济分红等,每年可实现增收两到三万元左右。

躬身田间勤钻研,服务三农促振兴。自担任人大代表以来,陈永明时刻关注农村地区建设发展、经营主体培育以及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等问题。2021年,他在人代会上提出关于加强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建议;2022年,他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基础建设及耕地长期稳定经营的意见建议,这些凝聚着陈永明在基层工作中的总结与思考的意见建议也为市、区、乡相关政策决策的出台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和土地打交道,无论是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还是发展茶产业,目的就是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增产增收。”陈永明由衷地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中来,让农村的土地产生更大的价值。未来,他也会保持初心,不断加大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助力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帮助当地农户实现增产增效增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