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工作    >>  调查研究

关于我市水雨情预测预报能力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1-03-15 13:40    阅读:2971次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监督工作计划安排,今年5月,苟英明副主任带领市人大和广元市水利局、广元水文局相关同志,先后到利州、剑阁等县区水文监测站点、测报中心等地,通过现场看、查资料、听汇报等方式,对我市水文站网布局、水文综合监测能力和水雨情预测预报现状及存在的困难问题进行了系统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与成效

近年来,在省主管部门及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我市水雨情预测预报能力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建成了以水文水资源信息采集为基础,以防汛抗旱减灾服务为中心,以水资源水环境监测为重点的水文服务体系,为我市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管理、河(湖)长制实施、水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水文站网建设加快,工作基础更加坚实。一是加快站点建设。先后在市境内嘉陵江、白龙江等18余条江河上建成水文站18处、水位站9处、雨量站221处,水文站网密度达到了906.3km2/站,是原国家基本站网总数的4倍多,实现了境内全覆盖。二是加快现代化信息化步伐。将手摇改造成电动、将电动改造为全自动测流缆道,对尚未完成改造的配置了电波流速仪、走航式ADCP、超声波测深仪等自动化测流设备。通过整合视频资源、新建视频监控站点、实施野外246处遥测站点升级双通讯信道等,实现了全市所有水文、水位站的可视化监控,便于实时查看河流水情、水位变化。为掌握各流域暴雨洪水资料,提高预报精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机制体制日趋完善,预测预报能力大幅提升。一是监测机制日趋完善。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优化模式和资源配置等,广元水文监测三级运行机制日益完善,全面承担起了水文巡测、设施(备)维护、水情监视、资料整编、特性研究、服务水行政等六大职责,有力推进了传统水文向现代水文转变。二是监测能力大幅提升。坚持驻巡结合、巡测优先、测报自动和应急补充的监测改革方向,实行中低水巡间测、中高水驻站测、特大水应急测的监测方式,以一站一策技术方案编制实施为抓手,努力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上下游水雨情信息资源,水文监测能力极大提升。三是监测内容范围大幅拓展。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夯弱项、水利行业强监管优服务工作主线,有针对性的扩大监测内容、范围,为完成全省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嘉陵江水资源调度方案编制、广元主要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和境内重要河流的县区行政交界断面水量、水质监测以及全市取水工程(设施)核查、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监测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撑。

(三)为全市防灾减灾预警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广元地区暴雨频繁,山洪多发,涉水突发事件逐年增多。面对严峻形势,广元水文局日夜监测、精准预报,为涉水事件应急处置和洪水避险争取了宝贵时间,做出了较大贡献。一是2013年嘉陵江浑浊度超限、2015年锑污染、2017年铊污染、2019年旺苍县松龙村突发涌水等事件中,广元水文局的精准预报为城市应急供水措施方案的科学制定提供了详实依据。二是2018年主汛期,特别是“6.26”“7.2”“7.11”的持续强降雨,导致嘉陵江、清江河、羊模河等多条河流出现超警超保洪水(核查为广元建国以来第二大洪水)。广元水文局科学监测、精准预报,为超50年一遇洪峰安全通过市城区、白龙水厂过江干管施工避险、清江河漂浮油罐应急处置、亭子口水利枢纽削峰滞洪、朝天城区水毁堤防应急抢险等提供了有力保障。省委书记彭清华、组织部长王正谱、副省长尧斯丹先后视察广元水文局并对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也多次深入一线看望慰问、指导工作、肯定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文监测站点布设不足不全,预测预报还有盲区。一是主要江河站点多,小河流站点少。虽然境内嘉陵江、白龙江、东河、清江河等主要江河上均建有水文站且建站史长,有足够的水文监测资料和详实的水雨情记录,对每次降雨可能引发的洪水能够及时有效预测预报。但一些小河流受流域面积小、洪水涨幅快、监测站点不足、历史资料缺少等因素制约,仅能进行洪水预警,精准度不高,达不到为科学制定防汛抢险决策提供精准依据的要求。二是城镇预报能力强,水利工程预报能力弱。广元水文局现有预测预报能力主要局限于嘉陵江广元段、白龙江三堆段、清江河上寺段、东河旺苍段、南河东坝段,其重点在于保障市县城区和重要城镇的防汛安全,例如东河旺苍水文站、清江河上寺水文站已有完善的预报方案,预报时长可达3小时,预报精度可达80%以上。全市除昭化外所有县城区均在预测预报防护范围内,基本覆盖了我市主要集镇。但对市境内大多水利工程,如宝珠寺水电站、东河梯级电站的洪水调度,特别是全市中小型水库的安全度汛几乎不能开展水雨情的预测预报,缺乏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的水雨情信息支撑,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三是预报方式方法传统。目前,我市水雨情预报仍然以提前预报、适时预警、滚动预测为原则的经验法为主,通过发布水情预报、快报、专报,在降雨过程中实时修正预报成果的办法,这对预报人员的知识积累和预报经验要求较高,一遇人员变动,预报能力水准将大打折扣。而目前发达地区大多已在试行基于科技手段的预测预报方法。通过研发新型预报软件平台,构建本地预报模型,从而达到自动预报。受经费条件限制,我市尚属空白,制约了预报能力的提升。

(二)省际、流域间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由于嘉陵江、白龙江、东河等属于跨省、市、界河流,受行政管辖等诸多因素制约,我市还未能与上游实行水雨情信息共享,不能及时掌握上游陕西、甘肃以及巴中境内实时河道水位流量的关键数据,不利于我市相应江河的提前预警,制约了水情预报的及时性和精准度。

(三)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共用还需加强。据我们了解,广元水文局建设的水质及雨量监测站点与广元环保、气象部门站点既有重复又有互补特性,但由于广元各部门间未形成有效的跨行业联系沟通渠道,市内各相关监测站点的数据不能及时共享,导致一方面还有站点盲区、另一方面又是站点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分散的资源有待于进一步整合。

(四)政策保障不够到位。一是从2018年起,广元水文局已被市委政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但考核奖励经费尚未完全到位。二是专项补助拨付不及时。受市政府委托,广元水文局承担了地方政府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9处水文站、7处水位站、182处雨量站)的运行维护管理,年补助经费160余万元,但因该项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底才以追加方式列支,资金拨付跨年度,导致工作滞后。三是水文监测工作大多位于溪沟、河边,人烟稀少,条件艰苦,工作环境差。再加之待遇偏低,留住人才困难。

三、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广元水雨情预测预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广元是一个多山地、多暴雨的地区,江河水位陡涨陡落,行人被洪水卷走时有发生,安全隐患大。精准的水雨情预测预报事关沿江沿河人民生命安危、事关广元防灾减灾以及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在防汛减灾工作中能否做到科学决策的基础支撑和主要依据。因此,市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一如既往地加强对广元水文工作的领导,尽可能为其解难破壁、提供支持保障,让广元水文人安心、尽职广元水文工作,以期为全市人民的安危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二)广元水文人要进一步牢树底线思维意识,用精湛的业务技术能力和务实作风,为广元科学安全发展添砖加瓦要努力学习和掌握业务知识技能,全面压实责任,完善制度措施,强化值班值守,聚焦超标洪水防御、水库安全度汛和山洪灾害防御,系统建立受洪水威胁重点防护对象名录,制定预警、估报和预报三类任务清单,夯实水情测报基础,切实抓好全市江河水量水位预警预报工作。

(三)加大宣传、沟通和工作汇报力度。一要加强水雨情预测预报工作重要性的宣传,让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更多地了解水雨情预测预报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利害关联关系,从而自觉主动支持和关心水文事业发展。二要进一步密切与广元水利、气象、环保、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等部门的沟通对接。在一些站点(比如雨量和水质监测站点)的建设管理上,可以采取整合资源、共建共用、分建同用等方式进行,努力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三要进一步加大向市委政府汇报工作的力度和频度。不能拘泥于省上直管的单向思维,自觉主动把自己当做广元建设发展的主人翁,积极反映本部门工作动态、成绩效果、问题困难,以期得到地方的更多支持。四要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主动与境内河流上下游水文部门联系沟通,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等方式和纽带,逐步建立起上下游水文信息资源共享、共商、共赢机制,更好地发挥各级水文站点的作用。

(四)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完善监测站点。目前,广元水雨情监测站点的密度和覆盖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全面精准预报广元水雨情的需要,还需进一步加密监测站点建设,为更准确及时掌握全市水雨情信息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广元水文部门要积极主动加强上下左右的沟通对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及时将广元水文监测站网建设纳入行业和地方十四五规划,以求得站点建设经费上的保障。

(五)进一步加大地方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将广元水文局年度目标考核奖励经费差口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广元水文局虽属省上直管单位,但其主要任务是为广元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管理、河(湖)长制、水生态保护等提供精准服务,是广元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应予充分支持。目前全省21个市(州)水文局已有16个纳入当地政府目标考核,并参照公务员或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标准落实了奖励经费。二是将市上委托水文局运维管理的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的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及时拨付,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监测站网发挥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