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区石井铺镇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全省试点工作推进纪实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的安排,昭化区石井铺镇作为2019年全省两个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的乡镇之一,昭化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人民政府和石井铺镇高度重视,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主办、代表主体、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上下联动,着力推进人大代表票决出的5个民生实事项目办好办实,实现了将民生实事项目由“领导拍板”向“代表票决”、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的转变。
一、“三下三上”问需于民,群众“点单”
试点工作伊始,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光志同志率领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亲自到石井铺镇指导工作,要求畅通民意渠道、把好票决关口、办好民生实事、务求取得实效。按照省、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我们在项目征集过程中,通过发布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公告、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实行镇党委政府提、村社提、群众提、人大代表提等“多类提”,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调动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为石井发展建言献计的积极性,做到群众自己“点单”。“一下一上”:按照大多数群众急需急盼的基础建设项目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脱贫攻坚中富民增收与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相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征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累计征集到民生实事项目信息221条经村(社区)梳理为35条。对梳理后的35条民生实事项目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和初步筛选,召开政府办公会,提出初选建议项目10个。“二下二上”:将初选的10个项目下发给村(社区)代表讨论并公示。村公示期满后将公示结果交镇属部门、站所及相关领导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主动对接区级相关部门,提出初步意见和建议,经票决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确定初选项目8个。“三下三上”:将确定的8个初选项目,在全镇公示,再次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根据再次征求意见的情况以及和区级部门对接情况,提出初步候选项目,依次提镇人大主席团会、党政联席会议讨论,最终由党委审核筛选出具有可操作、可执行、需完成、能完成的符合民生利益的民生实事候选项目6个提交镇十八届第五次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二、“三大关口”票决项目,代表“定单”
区委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昭化区委书记陈正永同志多次到石井铺镇指导试点工作,要求试点工作要充分激发各级人大代表强烈的政治荣誉感,点燃代表的履职激情和责任担当。在召开人代会组织代表票决项目过程中,我们主要注重了三点:一是精心组织,把好“表决办法制订关”。镇人大主席团在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借鉴外地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多次讨论,反复修改,研究制订《石井铺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施办法(草案)》和《石井铺镇2019年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办法(草案)》,经大会主席团讨论后,由大会全体会议审议表决通过。二是反复酝酿,把好“人大代表审议关”。根据会议程序,会上由镇长向大会作关于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形成过程和候选项目说明。同时,大会专门安排时间,以代表小组为单位,组织代表审议讨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吸收代表对民生实事项目的立项意见和建议,形成代表对民生实事项目的共识。三是一人一票,把好“项目遴选票决关”。严格规范会议程序,认真开展审议讨论,根据《石井铺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施办法》和《石井铺镇2019年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办法》,大会全体会议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以不低于15%的差额比例进行票决,于4月4日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与会代表全票通过“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石井、新场等村农村电网改造、断头路及损毁路整治、“1221”剑门土鸡代养利益联结助农增收和规范红白喜事倡树文明乡风”5个项目作为我镇2019年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
三、“三大保障”压实责任,政府“接单”
为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区政府年初统筹谋划,预安排了石井铺镇民生实事项目并预留了相关项目资金。区委副书记、区长龙兆学同志带领相关部门到现场督促项目落地。区、镇、村“三级联动”层层落实责任,加强项目调度,规范项目管理,严格项目督办,推动5个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按群众意愿、代表建议全面实施。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层层落实责任。去年12月,区委专门听取了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试点工作的汇报,责成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专门的指导小组,要求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全力配合支持。镇人代会后,区委办、区人大办、区政府办联合发出了《关于认真做好石井铺镇民生实事票决制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区级相关部门全力支持、镇党委政府主动配合、加快项目实施。镇党委、政府立即明确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建立由党委书记、政府镇长总负责、相关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部门和行政村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了任务分解,每一位责任领导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排出时序表、挂出作战图,定人定岗定时,有力推动各项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快项目实施。项目票决后,镇政府庚即出台《石井铺镇2019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方案》,主动与区级部门对接落实了项目规划和项目资金,积极对接区经信局、区规划建设和住房局、区交通运输局等区级部门对农村电网改造、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和损毁道路整治项目给予项目支持,切实加快项目进度;对接区农业农村局、区民政局给予技术支持,由懂技术、懂工程的专业人员现场业务指导,参与项目管理和监督,确保项目质量。镇财政优先安排、优先调度,确保民生实事财政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及时支出到位。三是强化制度保障,规范项目管理。镇政府主动邀请镇人大主席团、镇纪委参与2019年民生实事项目专项监督工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定期督查和实地督查,实行项目进度“日统计、周通报、月督查”机制,对重点项目、进度滞后项目进行专项督查,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有序推进项目实施。
四、“三大措施”强化监督,人大“验单”
区人大常委会把试点工作纳入2019年重点工作,主任贾小玲、分管领导及相关委室同志多次深入实地指导把关,建立健全立体式督促检查机制,确保民生实事项目取得实效。一是注重合力监督。人大广泛动员人大力量,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点面结合,形成监督民生实事项目工作合力。点上,根据代表意愿和专长,将44名镇人大代表分成5个监督小组,每个小组跟踪监督1个实事项目,并结合代表接待日活动,听取人民群众对项目推进的意见,积极建言献策、化解矛盾纠纷。面上,区人大常委会和镇人大主席团一道,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活动,推动民生实事项目顺利实施。二突出过程监督。紧盯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进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稳步推进民生实事项目落地。将民生实事纳入部门和行政村的年度考绩内容,推行“一月一督查、两月一通报”制度,实行动态跟踪监督。建立集中视察、专题调研、听取汇报、督查反馈等监督联系制度,落实主席团成员联系项目责任制,对 5个民生实事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并反馈问题,有力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和项目完成。三是确保监督实效。加强对主责单位、经费保障、任务节点等“关键点”的监督,推动责任、经费、任务落实,明确监督重点和要求,做到监督有目标、有标准、有措施。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加强项目综合评估,力促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在镇政府每月定期梳理进展情况的基础上,镇人大常委会组织监督小组对照实施方案计划要求进行专题研究,提出评价意见。
目前,全区上下坚持以民生实事为载体,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群众知情权充分保障,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监督,项目工程进展顺利,试点工作推进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