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在利州区赤化镇泥窝新社区开展“群众路线怎么走”专题学习讨论活动
3月4日,初春的阳光温暖着利州大地。利州区赤化镇泥窝新社区热闹非凡,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李茂森带领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参观了泥窝新社区的新貌,给社区群众上党课,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并围绕着“群众路线该怎么走”的主题开展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问题,找办法。
赤化镇泥窝新社区是利州区深入践行省委关于“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要求,结合赤化镇情,借鉴龙潭乡界牌新型农村社区模式,实现农村就近就地城镇化的示范社区。该社区幅员21.4平方公里,耕地1561亩,辖泥窝、司马、幸福3村1000余户4100余人,劳动力2200余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000元,高于全市、全区平均水平。
“请大家不要拘束,什么问题都可以讲,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建议都可以提。”李茂森在座谈会一开场就告诉在场村民,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想听真话、实话、心里话,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听到李茂森的话后,村民们也不再拘束,纷纷踊跃发言,说着自己最关心的事。
泥窝新社区党委书记文大勇首先发言,他说,去年以来,通过新农村建设,村民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目前村里发展了生态果蔬产业和乡村生态旅游业,希望市、区人大部门加大对泥窝新社区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泥窝旅游、休闲。
“泥窝新社区打造,我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社区建设,为老百姓们创造了良好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希望继续加大对泥窝社区的关注、支持和指导,把社区建设得更加美丽。”村民陈尚贵建议到。
村民张白斌以前一直在外务工,通过新村建设,家乡环境好了、出行条件改善了,去年他回到家乡开起了农家乐,随着游客量的增多,他建议尽快实现光纤在社区入户,为游客提供方便。
“希望能天然气能尽快通到每家每户,让村民们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希望能在社区建立一个幼儿园,方便孩子就近上学;多组织开展一些社区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民熊玉芬、吕春芳等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在听完村民代表的发言后,李茂森指出,近年来,利州区立足推进新农村建设实际,统筹城乡发展,组织带领群众建园区、发展产业,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着力推进乡村公共服务,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这些成绩和经验做法值得充分肯定。“通过学习参观,我们看到社区居民住进了新房,通了水泥路,建起了文体设施,发展了旅游产业,让群众就近就业、持续增收,在管理形态上实现了从村庄到社区的重大转变,展现出了‘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新农村面貌。泥窝新社区的发展变化,是泥窝人民勤劳和智慧的创造。实践再一次证明,人民群众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即将开展的乡镇、村(社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直接关系到基层基础能否夯实,关系到群众关心的问题能否有效解决。李茂森要求,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一定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思想根源,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制定有效管用的长效机制,推动教育实践活动纵深发展;要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关心照顾好贫困群众、总结推广好泥窝的成果经验,发挥泥窝新社区辐射带动作用,把我市新农村建设提高到新水平;要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大力度推动农村改革发展,齐心协力推进农村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追赶跨越。(宣传信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