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工作    >>  代表工作

白龙湖畔鱼水情深

发布时间:2013-11-20 12:02    阅读:1369次

                             ——记广元市人大代表、青川县白龙湖水产开发公司总经理李占平

 

    “水养育了鱼,作为一名水产养殖户,我感到水对鱼的重要。群众选举了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同样也深深地感到群众对于代表的重要。”质朴的话语、深刻的道理,反映出了他——人大代表、青川县白龙湖水产公司总经理李占平对于代表群众鱼水情深的真切体会。

 

    14年艰辛创业路,历尽坎坷越挫越勇

    1998年,李占平找亲戚朋友拼凑30万元,率先在白龙湖架起27个养鱼网箱,开始水产养殖。然而,市场行情的变化,他亏得一塌糊涂。2002年,李占平再次筹集50多万元,养起了大口鲶鱼。那一年虽然丰收,但大口鲶鱼在四川已经烂市,到头来血本无归。

    2003年,借贷无门的李占平偷偷动用儿子存了5年的压岁钱,远赴新疆买回3000尾市场稀缺品种丁鳜鱼苗。为了伺弄好这些鱼宝贝:夏天日头毒辣,他蹲在网箱上忙活;冬天湖水刺骨,他钻进水里做实验……随后几年,李占平日夜泡在养鱼上。学养殖技术,他踏破了省水产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专家的门槛;跑销售市场,他在一位经销商的门口守了6天;引进新鱼种,他跑遍了全国各地,从黑龙江买回鲟鱼、从湖北引进武昌鱼……

    随着销售额从400万元到7000万元,李占平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养殖大户。

 

    演绎鱼水情,带领群众共同富裕

   “当人大代表就要时刻关心群众,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李占平履职的肺腑之言。近年来,他的企业做大了,个人致富了,但他始终不忘对家乡父老,慷慨资助家境贫困户,对他们进行产业帮扶。

    陈得清是当地特困户,李占平主动找他发展水产养殖,并转让5口网箱让他经营,帮助赊销饲料,手把手传授技术,使他很快走出了困境。如今,陈得清已有8个网箱,年均出售鲜鱼10余吨,年均收入10余万元。

    陈兴平也是受助者之一。2010年夏天,养殖户陈兴平投资5万多元引进江黄鱼苗。不料技术不过关,鱼儿生病3天死了一大半。李占平带领技师及时对症治疗,很快控制了疫情,陈兴平次年春节便拿回了全部成本,逐渐走上致富路。

    “这些年,李占平筹钱举办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免费给我们这些养殖户传授技术,按生产成本售卖鱼饲料,他的企业录用附近群众160余人就业。”当地群众提起李占平,都竖起了大拇指。如今,在他的帮助和带动下,周围群众纷纷从事水产养殖,人均养鱼纯收入达到3300元。

 

    当选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系民生

    2011年,李占平当选广元市第六届人大代表。履职3年来,李占平不断学习不断摸索,如何当好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李占平有了自己的感触和思考。“当人大代表越久就越体会到,仅仅帮助周边百姓致富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站在更高层面去思考如何为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为家乡的长远发展和环境保护去做出贡献。”

    白龙湖旅游开发、环境保护和水产养殖安全始终是李占平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白龙湖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超出了湖区生态承载力,影响了白龙湖的水质,长此以往,也将影响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李占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能够在人代会上,准确反应这一问题,李占平深入湖区周围群众,仔细记录下每位群众的心声;为了掌握白龙湖水情第一手资料,他沿着白龙湖分点测量相关数据;他还邀请四川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来白龙湖现场考察,聆听专业化建议。

    2011年市人代会上,他提出“缩减白龙湖养殖密度、合理保护库区生态”的建议,切实反映了白龙湖的水情问题、建议科学合理,引起了市政府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随后,市政府相关部门、青川县委县政府迅速行动,白龙湖水情定时监测保护由此拉开了序幕。

    2012年,白龙湖库区居民向李占平反应,沿湖公路没有护栏,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李占平通过深入调研,在2012年人代会上,他提出了《关于加装白龙湖沿湖公路护栏的建议》,该建议很快被相关部门采纳,目前已获批立项。

    “下次人代会,我准备提出关于发展白龙湖生态观光旅游的建议,走出一条水产养殖的乡村旅游之路。”李占平告诉记者,作为人大代表,他要倾力带领群众致富,忠实当好民意传声筒”。(刘剑波 杜彬 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