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省人大代表、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董事长何旭伦
初次见到何旭伦,给人的印象是:办事果断,心胸豁达,为人真诚,朴实无华。42岁的他当过学徒、当过公务员、下过海,如今是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董事长、也是四川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作为省内知名企业的带头人,他把“米仓山”茶叶打造成了四川名牌产品,公司系列产品多次获得省、市各种殊荣,并远销全国各地;作为省人大代表,他情系群众,躬身倾听民意,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致富乡邻
何旭伦出生在旺苍县三江镇的大山里。20几岁起就开始跟着父亲做生意,凭着他勤奋踏实和精明能干,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2006年,三江镇三江坝社区成立时,他当选为首任党支部书记。然而,率先富裕起来的他,并没有忘记乡里乡亲的村民们。
“我注意到,由于很多年轻父母到外地打工,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常到街上的网吧上网而耽误学习,家里的老人也得不到照顾。当时我就想,一定要在家乡发展产业,让乡亲们致富离土不离乡。”何旭伦回忆说。
为了保护生态,三江坝实行了“停耕还林”。然而,当地200多名农民长期守着“金山”不能致富。何旭伦意识到,必须巧抓产业培育,引领三江社区百姓增收致富,才能打造和谐社区。
“我们三江镇有很久种茶历史,村民们有一定的种茶经验,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发展茶业。”何旭伦告诉记者,2006年,他想方设法组织资金100多万元,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花了近3个月时间,在三江镇红星村大耳山新建400亩高标准的茶园。目前茶园栽植面积达到了1500亩,解决了当地近100人的就业问题。
“现在茶厂每年采摘三季茶,我们不仅有在茶厂务工的收入,还有土地流转的费用,一年也有3万多元。”在茶厂务工的当地村民何远介绍说,为解决茶园的运输问题,何旭伦还投资40多万元,修通了三江镇到大耳山茶场4.8公里的公路,既解决了茶园运输问题,又使红星村六社30余户近200人结束了肩挑背扛的历史。
记者还了解到,在发展茶叶的同时,何旭伦还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采用套种的方式种植青饲料,建养猪圈舍500多平方米,发展养殖业,做到综合开发利用土地,成为全镇茶叶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临危受命,开拓创新打造产业龙头
旺苍县历来是产茶之乡,茶叶产业逐渐成为当地群众的增收致富的主要项目。然而,各自为政的产业发展环境,不仅让县内的茶业企业恶性竞争愈演愈烈,也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品牌打造。怎样整合县内茶业企业打造统一茶业品牌就成了何旭伦常琢磨的问题。
2010年,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面临破产,为了保住全县茶业龙头企业,何旭伦应邀出任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并购买了公司50%的股份,给公司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动力。
“一定要打响‘米仓山’茶叶这个品牌!”上任之后的何旭伦暗下决心,一边加强公司管理,整合中小茶叶生产企业,一边大手笔开始茶叶基础设施建设。他先后启动五权、三江、高阳茶场改造,建设加工厂房6000余平方米,引进现代化有机生产线实现全自动标准化生产,为茶叶品质的提升提供了充分保障。为解决茶农夏秋茶无人收购的问题,公司还投入300多万元建设全自动红茶生产线,填补了川北片区红茶生产线的空白。
同时,加强茶叶基地标准化建设,成立广元市川北茶叶研究所,引进黄茶、名山131、名山311、安吉白茶等茶树品种,实行标准化有机茶园种植模式,为全县茶农高标准、规范、科学种植茶叶提供了技术保障,辐射带动了全县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
“有了好产品,还得加强品牌营销。”为打响“米仓山”茶叶品牌,公司在中央电视台等全国625家新闻媒体投放了广告,并借助路牌、公交电视、城市户外广告等进行宣传。同时加强品牌认证,生产的茶叶已荣获四川省十大名茶、四川省著名商标,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并成功入选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313”特供品,多次荣获国内茶博会金奖,公司也被评为“建设新农村省级示范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现在‘米仓山’茶叶俏着呢,都已卖到国际市场上去了。”何旭伦告诉记者,为拓展销路,公司每年都要走出去组织茶叶推介会,抢占市场。还通过与成都伊盟进出口公司、成都香格里拉进出口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已经将“米仓山”茶出口到香港、美国、墨西哥、日本等国家。
情系群众,勇担责任回报社会
“人大代表不是炫耀的资本,而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平台。作为人大代表,就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这是何旭伦一直坚持的信念。10多年来,他也是这么做的。
2003年,何旭伦的父亲逝世,留下了70多万元钱。他顶着兄弟姐妹要分钱的压力,说服亲人要把钱拿出来建设供水站,解决三江镇场镇群众的吃水问题。他上成都找专业技术人员找水源,化验水质,最终确定从大两乡的山上饮水,并多处筹资200多万元建设自来水厂,既解决了长期困扰场镇及周边农户的安全饮水问题,又解决了原三江锅厂等破产失业的15名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
2008年以来,在灾后重建中,何旭伦一心扑在工作上。他把128户重建户时刻装在心上,每天逐户走访灾后重建户,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官参营建立集中安置点,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价格的办法,群众只给与自建一样的钱就可以入住。部分经济困难户,还可以缓给或分期付款,先入住,既为群众节省了资金,又给群众解决了燃眉之急。
为了解决建筑建材供需的紧张局势,又好又快地修好集中安置点,他自筹资金100多万元,用两个月时间建起了一个日产10万匹的砖厂,及时有效地化解了重建中建材紧张这一关键矛盾。同时,利用集体扶持、重点帮扶等措施,解决了5个经济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户的经营创收问题,使他们找到了致富增收的门路。为了解决部分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他把下岗失业人员优先安排到砂厂、供水站、煤矿、车站工作。为了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2012年他积极筹资,用自己家无偿捐出的5亩土地和三江政府协调的土地,在三江坝社区建起了养老院。
正是这样的为民情怀,何旭伦的行动得到了人民群众和党委政府的认可。他先后当选旺苍县第十六届、第十七届人大代表,2011年5月当选为四川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现在,除了关注我们县的茶叶产业发展,我更多的是在思考农村养老和山区群众移民的问题。”何旭伦告诉记者说,现在在三江坝社区,正在建设高山移民小区试点,他将对山区移民中的房屋建设、群众就业、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调研,形成议案在明年的省人代会上提交。